中蒙俄经贸合作提质升级 经济走廊建设迈出新步伐
2025-09-04
国际资讯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之一,是三国共谋发展、共促繁荣的和平友谊之路。2016年6月,三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首个多边合作规划文件。在《规划纲要》框架下,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持续深化经贸务实合作,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区域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结构更趋优化

近年来,中蒙、中俄双边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中俄贸易额自2016年的69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448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7.0%;中蒙贸易额从46亿美元增至186亿美元,年均增速19.1%,均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

贸易结构持续改善。我国自俄罗斯进口以能源资源类产品为主,2024年矿产品进口额占比达77.8%;对俄出口以机电产品、交通运输设备等为主,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33亿美元,交通运输设备出口263亿美元,彰显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成效。中蒙贸易互补性强,蒙古国对华出口矿产品占比超90%,我国对蒙主要出口产品涵盖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化工产品等。

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作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稳固,2024年中俄贸易额占俄外贸总额超三成;中国同样是蒙古国最重要贸易伙伴,中蒙贸易额占蒙外贸总额近七成,彰显三国经济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投资合作稳中有进 领域逐步拓宽

中国对俄、蒙投资总体稳定,并不断向多元领域拓展。截至2024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维持在百亿美元规模,覆盖采矿业、农林牧渔、制造业、金融业等传统领域,对科研和技术服务等领域投资增长明显。蒙方数据显示,蒙古国吸收中国外资存量达54.4亿美元,占蒙古国吸引外资总额的16.3%;对蒙投资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同时积极拓展贸易、服务、建筑业等合作。

受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中资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外资中的占比有所波动,但中国资金的整体稳定性强,受到俄、蒙欢迎。俄、蒙对华投资未来合作潜力巨大。

开放平台不断完善 支撑作用增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建成的国家级一类口岸大约占到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立体化网络。满洲里、二连浩特、绥芬河等铁路口岸运量持续增长,2024年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货运量合计超4500万吨、中欧班列通行量合计超7700列,主通道作用突出。

各类开放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创新实施“两国一区、封闭运行”模式;沿线布局30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包括16个综合保税区和14个保税物流中心,2024年进出口表现亮眼。6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自贸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共同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合作平台体系,为深化区域合作提供坚实支撑。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共创合作新未来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广、资金足、技术强,俄蒙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三方在基础设施、能源开发、现代农业、跨境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为沿线地区融入国际物流体系创造新机遇。

面向未来,三方应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深化政策沟通,持续提升基础设施“硬联通”水平,积极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不断拓展绿色、创新、数字、健康等新兴领域合作,同时深化人文交流,筑牢“心联通”。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三国经贸合作必将结出更多硕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为促进区域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发布时间:2025年9月3日

版权所有: 天津普悦互联网平台服务有限公司
津ICP备2022005684号